|
楼主 |
发表于 2019-5-27 14: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犯戒,一定要心、境、事三者的相应相成,才得破戒的正罪。
由于所持戒律的高下等次的不同,佛徒便有男女的九种等级,那就是:近事男、近事女、近住男、近住女、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
受了三皈五戒(十善)的在家男女,称为近事;受持八戒或住于寺院的在家男女,称为近住;受了十戒的出家男女,称为沙弥及沙弥尼;受了具足(全部)大戒的出家男女,称为比丘及比丘尼;式叉摩尼是由沙弥尼至比丘尼之间的必经阶段,为时两年,目的是在察验女子的曾否怀孕,以及能否习惯于出家的生活而设。
僧有菩萨僧(如文殊、弥勒、观音、地藏等),有声闻僧(如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等的罗汉),有凡夫僧(如一切持戒清净自修正法并能说法度众的比丘及比丘尼)。
佛教的忏悔是在洗刷污染了的心,使之恢复清静。
佛教所说的天堂,共分三界二十八天。
三个大层次为:欲界天:生于此界的均有色身(物质身),亦有男女饮食之欲;
色界天:生于此界的均有色身,但无男女饮食之欲;
无色界天:生于此界的均无色身,只存神识。
接近人间的欲界天共有六层,往上的色界天共有十八层,再往上的无色界天共有四层。
事实上,修善业的人,只能生在欲界六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中除了色界上层的五净居天是小乘的三果圣人所居,其余都是修习禅定者所生的禅定天。
佛教所说的地狱,主要则分为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的三大类
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轮回的目标有着三种可能的引力:第一是随重;第二是随习;第三是随念。
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但决不是唯物论者。佛教的精神界,是用一个“识”字作为命名。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大乘佛教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详实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前七识的为善为恶,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是在储藏,但不等于只进不出的守财奴,而是不断地由外面藏进去,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业因或种子;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出,出而进,种子而现行,现行而种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因果回还,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铁律,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也在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
所以,第八识的存在,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果的连续之间,没有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正像水的潮流,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
佛教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识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进去什么,也不拿出来什么,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称为“转(烦恼)识成(清净)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佛教的魔,也有四种:天魔、五蕴魔、烦恼魔、死魔,除了天魔,其三魔也都出于各人自我的生理及心理。
在佛经中通常提到的是八部鬼神,那就是:天神、龙神、夜叉(飞空鬼)神、乾闼婆(天音乐)神、阿修罗(悲天)神、迦楼罗(金翅鸟)神、紧那罗(天歌唱)神、摩侯罗迦(大蟒)神。这八部鬼神,有善的也有恶的,善的通常是受佛教的感化而来为佛教作护法的。
业力的大小轻重,便决定了受报的先后等次。
佛教相信,唯有重大的业力不能转变而被称为定业之外,人是可以凭后天的努力而来改善先天的业因的。
佛教将神通分为六大类,那就是: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
五欲指财、色、名、食、睡。
厌世是入世的启发,出世是入世的目的。 |
|